首页 >> 八角金盘

重庆素心腊梅开出产业之花正宇耳蕨

发布时间:2023-05-29 19:35:55 来源:新田农业网

重庆:素心腊梅开出“产业之花”

1月11日消息:1月5日,小寒,北碚区静观镇素心村梅花的幽香更浓了。清晨,素心村四社腊梅种植户63岁的邓远富剪下一枝枝腊梅,运到花市交易。20年多来,他每年都要经历这样的“农忙季”。

邓远富正在剪腊梅

当地腊梅产业也在像邓远富这样的农户带动下,经历了从零散种植到规模生产,再到多元化经营的“三部曲”。

房前屋后零星种植 逐步规模发展腊梅

从主城出发走绕城高速,再上云汉大道,就到了北碚静观镇。在近万亩的腊梅种植区,素心村是唯一以腊梅品种而得名的村庄,这里有着500多年的腊梅种植历史。

在屋后的小山坡上,邓远富攀着高过头顶的腊梅树,剪了几枝茂盛的花枝,“这样一小把今年能卖15元,到城区最低卖20多元。”老邓是村里最早投身腊梅行业的人之一。

“我母亲今年87岁,她说村里的腊梅最初是种在一个大户人家里。我家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才从别人那里引种过来,在房前屋后零星种点美化庭院。”邓远富介绍,腊梅逐渐在当地农户中传开,到上世纪八十年代,当地曾将腊梅干花出口创汇。

上世纪九十年代,邓远富等一批村民逐渐发现腊梅是“稀罕货”,重庆乃至国内其他地方很少有把腊梅种植当成产业来做的。于是,邓远富开始尝试压条繁殖腊梅,并在寒冬时节砍下腊梅花枝,拉到北碚街头和主城去卖。

老邓家的收入从最初的一年几百元逐渐增加到2000年的近万元,家里盖起了新房子,房后7亩多山坡地也全种上了腊梅。渐渐地,村里砍枝条卖鲜花、做干花的农户也多起来,到2000年前后,静观腊梅花打出了名气,种植规模发展到2000多亩。

加入合作社 抱团发展腊梅产业

随着种植的农户越来越多,村里腊梅产业的问题也暴露出来。

“种植到了一定规模后,竞相压价越来越严重。”邓远富说,“你卖5元,我就卖4元,他家不管不顾卖3元”,结果大家卖鲜花都没了利润,干花销售也不断压缩烘干时间,以致干花品质下降。到2002年花季,年前来收购的一家企业因质量问题另寻他处,给当地腊梅产业一记重击。

那年,邓远富不仅没赚还倒亏了不少钱,准备过完年就砍掉腊梅树。

素心腊梅为腊梅中最名贵的品种,花瓣长椭圆形,向后反卷,花色淡黄,心洁白

为让损失惨重的村民恢复信心,区里从北京请来了专家为当地腊梅产业把脉。专家、中国工程院院士陈俊榆教授对静观腊梅进行鉴定:当地这种花瓣厚、香味浓、色泽鲜艳的品种正是腊梅中的极品——“素心腊梅”。这样的结果让大家很振奋,“专家都夸素心腊梅好,我们为啥不坚持做下去呢?”邓远富说。

2003年,静观镇将腊梅确定为当地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之一。为解决相互压价问题,北碚区还将腊梅种植核心区的斜石村、川心村、龙洞村三个村合并为素心村,2008年11月,村里又组建了重庆素心腊梅种植专业合作社,邓远富和其他400余户村民第一批加入。

不久后,合作社打出“素心腊梅”的品牌,统一种植、管护及制作工艺,并开通了网络销售渠道,还依托腊梅发展和花卉。有了协调统一的组织,邓远富开始了“二次创业”,逐渐从鲜切花销售转战盆景制作、腊梅绿化苗产销,现在他家每年外销达到2000多株。目前,静观腊梅种植规模发展到近万亩,成为重庆市最大的连片腊梅种植基地,占据重庆腊梅绿化苗木市场九成左右的份额。

农旅融合 做强腊梅产业链

时下,正是腊梅飘香时节,当地正在举办腊梅文化旅游节,游客络绎不绝,村口不时有人抱着一束腊梅离开,附近的农家乐几乎满座。素心村党总支书记李伟介绍,近年来,当地打通了腊梅鲜切花、干花的线上和线下销售渠道,还围绕腊梅发展起盆景、绿化苗木产业,并研发出腊梅香水、手工皂等产品,腊梅产业链不断发展延伸。

从2003年至今,当地已连续举办十五届腊梅文化旅游节。围绕腊梅产业,素心村建起了腊梅文化博物馆、酒店和停车场,不少村民还自办旅行社和农家乐。去年12月,素心村因此获评“全国生态文化村”。

看着邻居经营红火的农家乐,邓远富动了心思,准备明年也办一家。邓远富说,每年腊梅花开就是旅游旺季,村里每天都要接待300多人,甚至还有北京、深圳的游客过来,大家在家门口卖花都能卖到15元一把,比过去翻了一番,而发展农家乐搭配销售“土货”的路子前景更广阔。

“腊梅已成为我镇农业产业化的亮点和支柱之一,围绕腊梅推进农旅融合发展,我们对未来很有信心。”静观镇党委书记吴镜熙介绍,目前,当地围绕腊梅种植,已形成了包括种植、销售、苗木、化妆品和旅游等多个上下游产业,年接待游客达80万人次,整个产业链年产值3200多万元。下一步,他们将把农旅融合作为腊梅产业发展的重点和主攻方向,以产业增效带动更多农民增收。

法国薇婷

Veet

薇婷脱毛膏用完有氨臭

法国薇婷

学生脱毛的最快方法

友情链接